我國自然資源總量雖然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節約地球資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關系到中華文明的延續。
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
節約資源意味著價值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消費模式等多方面的變革,涉及各行各業,與每個企業、單位、家庭、個人都有關系,需要全民積極參與。
轉變資源利用方式
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推動資源高效利用,是節約利用資源的根本途徑。要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深入挖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資源消耗強度,真正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努力用最小的資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加強能源節約
我國能源儲量不足與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量巨大的客觀現實,決定了在我國節約能源更加重要、更加必要、更加迫切。節約能源必須放在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加強水、礦產、耕地等資源保護
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從嚴控制建設用地總規模。
完善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加強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定和完善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
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礦產資源勘查水平,強化礦產資源特別是優勢礦產資源和特定礦種保護,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水平,加強低品位、難選冶、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鼓勵礦山固體廢棄物和尾礦資源利用,提高廢棄物的資源化水平,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采與綜合利用水平。
發展循環經濟
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注重從源頭上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以及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變成再生資源,加強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研發,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加快形成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