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在我國,由于地下水具有分布廣、 水質好、儲存量大等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地表水時空分布不均、動態變化大的不足, 成為許多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不可缺少的重要供水水源。據統計,地下水供給了我國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田灌溉。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城市供水量中地下水比例分別達到72%和66%, 在部分城市地下水是唯一的供水水源。
據調查,全國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8218 億立方米,每年可開采的地下淡水資源量為3527億立方米。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地下水開采量平均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在近30年間增長了近一倍。盡管如此,仍有上億人飲用水問題亟待解決。2014年3月14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報告顯示,全國目前有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
地下水資源的長期過量開采,導致部分區域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有關調查結果顯示,華北平原東部深層承壓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積達7 萬多平方公里。此外,地下水超采還誘發了許多環境地質問題,如地面沉降、地裂縫、巖溶塌陷、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等,西北部分地區由于地下水位埋深下降,還出現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劇等問題。
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激增以及城市化的進程,不僅使得地下水的數量在減少,質量也在逐漸變差,進一步加大了水資源安全保障的壓力。據近十幾年地下水水質變化情況的不完全統計分析發現,我國地下水污染正由點狀、條帶狀向面上擴散,由淺層向深層滲透,由城市向周邊蔓延。全國近20%的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水質劣于Ⅲ類。部分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超標因子除常規化學指標外,甚至出現了致癌、致畸、致突變污染指標。由于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治理和修復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一旦受到污染,所造成的環境與生態破壞往往難以逆轉。當前,我國相當部分地下水污染源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途徑尚未根本切斷,部分地區地下水污染程度仍在不斷加重。
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地下水,關系子孫后代、關系國計民生。遏制地下水過度開采,首先要科學評價地下水含水系統的可開采量及其承載能力,并合理確定開采井和開采量的時空分布,通過法規、行政及經濟等手段,對地下水的開發利用進行科學管理,以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防控地下水污染,要轉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建立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低污染或無污染、高效益的經濟增長方式。
保護地下水,還需要每一個公民從我做起,節約每一滴水,不隨意破壞地表植被,摒棄造成水污染的不良行為與活動,不隨意丟棄可能造成水與土壤污染的廢棄物,包括電池、生活垃圾、醫療廢棄物等,倡導綠色節能的生活方式,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